2)第170章 神一样的队友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双马拉四轮车的拖运套具,单车标准驮力1050kg,四车为一个马队,每门炮要保证四个马队的炮弹供应量,保证人力和马力的饲料等供应又单独需要两个马队。

  这个辎重量基本可以维持每炮常规1200发炮弹的供应量,在激烈战况中通常也只能维持一周的炮弹数量。按照东北新军的设定,遇到这种特殊激烈战况时,军部直辖的辎重旅就要协助负担大量的物资输运工作。

  如果是m1908型122mm榴弹炮,这是法国技术的俄造炮,自重1460公斤,炮弹重量为,最大射程8700米,所需要的马力相对105mm轻榴炮就直接翻涨一倍。

  (虽然德国dwm公司积极推荐了自重1120kg的m1905型克虏伯120mm轻型榴弹炮,也就是日本38年式120mm野炮,一方面出于平衡俄德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考虑法国技术的优势性,东北新军采用了俄国m1908型122mm榴弹炮。)

  东北新军的“快”,主要取决于辎重部队的数量,以及轻武装部队的快速行军,在只携带60\77mm口径迫击炮的情况下,各步兵团都要具备一天100公里的急行军能力,这是训练指标,战斗中通常要求是12小时55公里,24小时70公里,并且具备维持7天的作战能力,为此,整个东北新军的物资供应和补给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枪械弹药的配备同时是非常特殊,迫击炮弹采取每人负重一发的方式携带,而手榴弹数量则减少到每人3枚,机枪弹要求和步枪弹统一,每名士兵需要多带一个轻机枪弹匣。

  各步兵团的马匹同时配备标准的帆布袋驮具,急行军放弃挽车,全部采取驮具,标准负重减少50%。

  在此基础上,东北新军就是另外靠人数的众多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组织小规模精锐部队来解决重点突击突防和突破的能力,通过大规模列装蔡司精准步枪减少弹药的消耗率。

  简而言之,东北新军是靠平均摊派和特殊的装备调整来提高“快”,通过人数增多和轻武器装备的特殊化、精锐小股部队来提高“猛”。

  良弼采取的这种北洋军六镇分散布置的特点,恰好就给东北新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在军部采取了备用作战计划后,各师部迅速调整装备和后勤部署,以快速的轻机动方式急行军。

  第一骑兵师将师部的轻型骑兵炮的炮弹供应量直接削减一半,在保证迫击炮弹和轻机枪弹的基础上,以24小时180公里的速度快速前插,要求在36小时内切断京汉铁路线。

  全军以36小时为总运动时间。在1910年7月26日凌晨4点之前,各部都要部署到位,将北洋军的六镇全部切割开,集中主力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