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8章 众筹(二)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捐粮就捐粮。

  又看向皇帝,像是等待皇帝批准,实则在告知皇帝:您不用担心他们不掏钱,有臣打样儿,直接从户部扣,大家这月都别领钱领米就得了!

  其实捐一个月工资,对这帮在朝官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大宣俸禄政策为双薪制,既有品级工资,还有岗位工资,通常皇帝下令罚谁的俸禄,罚的是岗位工资,意即你岗位工作没做好,惩罚,而不是罚品级。

  真涉及到品级的时候,就直接贬官了。

  所以官员们拿出一个月的岗位工资真不会吃不起饭,因为还有品级工资撑着,而品级工资与岗位工资数目一致。

  要不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考功名入仕途,才能端上铁饭碗,这铁饭碗一端上,真就“一人领饷,全家不饿”了。

  不过胡恒秋把当月禄米也捐了,这就提醒了皇帝:钱好筹,难的的是粮食。

  国家的贮备粮现在指望不上南方的粮仓,全国都在指望北方的粮仓,这根本就不够吃。

  但是真的没有粮食吗?也不是。

  不说别的,胡恒秋正四品官员,他家库房存了可吃两年的粮食,就是说从现在起他不领禄米,家里的存粮也够吃两年。

  其他各府更是,有职田、有自家田庄,基本都存着够吃三年以上的粮食,每年也会进行更换,用新粮替换陈粮。

  陈粮一般会拿出一部分做公益,比如施粥什么的,其余的放到粮铺里卖掉。

  饿死谁都不会饿死这些当官的,若是贪官,那钱财粮米就囤积的更多,不是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嘛。

  所以胡恒秋的做法不但表达支援灾区的强烈意愿,也是找到一个筹集粮食的办法。

  皇帝是什么人哪,一点就透,于是说道:“胡爱卿果真是实干之人,朕不能让你比下去,这么着,今年皇庄送来的米粮,拿出一半,算朕和皇后捐的!”

  大宣由皇室直辖的土地并不多,用途也比较单一,当做试验田,如果有了什么新的粮种被呈报上来,皇帝为表关心,会下令在皇庄试种。

  而皇庄产出一般也就用来打赏臣子,并不足以支撑皇家所用。

  众臣脸色又难看了。

  这一步步叫你们君臣二人给堵的,先是胡恒秋直接捐当月工资和禄米,皇上都说了别超过一个月的月俸,你可倒好,禄米也给填进去。

  皇帝呢,有样学样,把皇后那份也带出来,怎么地,我们回去也得让媳妇再出捐一份呗?

  皇帝微笑看向臣子们——朕,就是这个意思!

  得!啥也别说了,捐就捐吧,皇上带头,谁敢不从?好在不算多,捐得起。

  皇帝心中高兴啊,瞧,朕启发着你们一点一点的越捐越多不说,还让人挑不出理来,若万一还是不够赈灾,朕还有余地搞上第二波、第三波。

  不仅如此,朕方才灵光一闪,把皇后拽上了,这下不但你们回家得让后宅也尽尽心,朕的后宫也必然会“替朕分忧”,这多好!

  满朝文武,上下齐心,国泰民安哪!

  这时李公公悄声上前禀报:“皇上,四皇子的队伍到京外三十里了。”

  快过年了,沃斯国的玉矿也早过了开采期,四皇子这么晚才回来,想是所获颇丰。

  当年楚清进献万斤玉石,皇帝也没有派人去迎接,四皇子也就是出去办个差而已,也不必去接。

  但作为父皇,总要回宫等着儿子归来拜见才是。再说,小一年没见着了,还真有点儿想这个儿子呢。

  民间不是有句俗话么,远香近臭。

  平日里对这个老四不咋重视,实在是因为他的母妃功利心太重,把好好的皇子培养的也有些唯利是图,还有些手高眼低。

  可许久未见,毕竟是父子,总是连着心哪。

  皇帝往殿外瞧了眼天色,辰时已过,便给了李公公一个眼神——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该干点儿正事儿了。

  于是李公公吊着嗓子高声宣布:“退朝!”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