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四零章 根正苗红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促成的商队,从张家口出关北上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要顶着塞北凛冽的寒风,一路往北,途径已有官军驻扎的张北堡、平定堡,还有多伦部的多伦诺尔城,直到抵达西拉穆伦河的上游,然后转往东去,沿着西拉穆伦河冰封的河面往东,直到在抵达库伦堡之前,再转道往北。

  最终在哈斯干的带领下,前往科尔沁左翼蒙古人驻牧的查干浩特以北地带。

  崇祯皇帝之所以让他们走这条路,而不是走别的路,比如说通过古北口,经热河、乌兰哈达或者营州(三座塔,即后世辽宁朝阳)北上,就是希望与科尔沁联络的这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尤其是在这件事情办成之前,知道的人越少,阻力就越小。

  崇祯皇帝倒并不是担心自己派人联络科尔沁左翼蒙古人的事情,被建虏后金国的探子们打听到。

  这样的事情,若是被建虏后金国的探子们打探到了,或许效果会更好也说不定。

  当然了,以如今大明朝对后金国的封锁举措,以及大明军队在塞北的苦心经营,建虏后金国的探子们真想要打探到这个消息,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崇祯皇帝所担心的,其实还是大明朝朝堂上那些喜欢吹毛求疵的清流文官们,特别是都察院、六科廊的那些御史言官。

  他这么做,只是不想在这件事情八字还没画好一撇的时候,自己这边的朝堂之上就先吵成了一锅粥。

  特别是这件事情,涉及到了兰贵妃海兰珠,崇祯皇帝不想给刚刚生了孩子的海兰珠再增加朝野舆论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还好,如今,每当到了年底腊月里的时候,大明朝的京师朝堂上,人人关注的焦点,都是正月初一大早在紫禁城三大殿之首皇极殿内举行的正旦大朝会。

  因此,对于崇祯皇帝悄没声息地派了前侍从武官等人前往张家口公干的事情,关注的人并不多,而知情的人就更少了。

  皇极殿的正旦大朝会,通常要到正月初一的大清早才举行,但是每年到了腊月上旬的时候,各项准备的工作就已经开始。

  因为来自大明朝周边的各个属国和外藩的使节,往往都是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抵达大明朝的京师了。

  今年的情况,同样也是如此。

  而且,就理藩院与礼部已经公开的情况来说,已经到来和即将到来的属国和外藩参加朝贺的使节,更是远远超过了崇祯三年的正旦朝会。

  那些原本就被安排大明京师驻留的属国及外藩王子和使节们,自然一个也不能少。

  比如,朝鲜的王弟绫原大君李俌,安南莫氏的王子莫敬完,琉球国的二王子尚义,以及外藩蒙古喀喇沁部昆都仑汗大明归义王布尔哈图的长子陈格尔巴图,库伦部首领大明恩奉义侯赫巴雅尔的长子阿尔斯楞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