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六五章 几个人物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远离中枢就不说了,最紧要的是关外和西北这两处地方,一个与建虏接壤,一个与蒙古接壤,都是边患比较严重的地方。

  特别是明朝万历以来,文武百官都将这两个地方视为危途,千方百计都要避免到这两个地方任职。

  而事实上,也的确有许多大臣和官员,死在了西北和东北的边患问题之上。

  正因为如此,陕北许多县城北流贼破城洗劫之后,县官被杀,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到现在为止,一些朝廷新任命的知县和县府佐贰官,也仍然没有全部到任。

  路途遥远、地方不靖,当然是一个理由。

  然而不愿意去,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但却不能说出口的根本原因。

  同样也是为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原因,当崇祯皇帝将这位前不久刚刚上书批评过自己的礼科给事中,给安排到了绥德州知州的任上之后,虽然他根本不是报复,但却被许多官员认为是一种报复措施。

  至于各科给事中和督察院御史的缺员问题,吏部上报了一些补充的人选,但崇祯皇帝都压着没有任命。

  如今这个时候,可不是壮大督察院和六科廊的时候。

  这些明代的纪检监察机构,往往都是清流文官的大本营。

  这些人高居庙堂之上,不通实际政务却喜欢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什么都要插上一嘴。

  按照明初的制度设计,这些官小权大的职位,都应该是皇帝用来制约朝中大臣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明朝后期之后,却逐渐沦为了各方党争的工具。

  这些人的存在,就渐渐变成了专门找茬挑刺的。

  和平盛世的时代,这些人的存在是必须的。

  但是到了如今这个明末乱世的时候,让督察院和六科廊齐编满员一群人整天没事干专门找茬挑刺,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呢么!

  而崇祯皇帝压下了吏部关于增补督察院和六科廊的奏章之后,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的其他尚书们,也都冷眼旁观。

  对他们来说,六科的存在就是专门针对他们而设计的,缺员不增补,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随着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继位,六科廊的权力不仅被一再剥夺和限制,而且缺编缺员的情况也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曾经一度可以左右朝局的言官们,地位也是每况愈下。

  除了张辇的免官削籍,邱瑜的顶缺外任,以及皇帝再次推迟督察院和六科御史言官的增补,连着几天来,崇祯皇帝与内阁和吏部官员们,相继定下了一系列官员增补任免的事宜。

  宣府、大同所属的府、州、县许多都被建虏攻克,大量官员被杀,到了这个时候,自然需要重新任命一批。

  吏部与新任的宣大总督杨鹤以及大同巡抚范复粹、宣府巡抚李养冲沟通之后,也向内阁和皇帝呈送了有关官员任免的奏报。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