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一四章 西北局势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如崇祯皇帝猜想的那样,洮岷兵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机缘巧合地凑到了一起而导致的。

  当初崇祯皇帝决定将临洮镇内迁至汉中的时候,想法很简单。

  一个是通过移防这种方式,将临洮镇的人数查实,跟随移防的,按照前往汉中的实有人数定额给饷。

  没有按期移防汉中的,则以空饷的名义撤编,也不追究什么责任,只是今后不再给饷。

  临洮镇的总兵官是陕西人董志义,自然希望回到陕西去,而且汉中自古富庶,且又远离边地,移防汉中对董志义这样的陕西将校士卒来说,是一件出乎意料的好事情。

  然而对于出身于临洮镇边地河州(后世临夏)、洮州(后世临潭)、临洮、岷州(后世岷县)等地的卫所和边军将校们来说,却是极不情愿的。

  与此同时,临洮镇毕竟是个边镇,一直担负着防备“海寇”(鞑靼土默特部的分支)进犯的重任。

  虽然到了明末的时候,驻牧在青海大草滩上的“海寇”四分五裂,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进犯大明,但是毕竟没有归顺朝廷,因此临洮镇也不能全数移防到汉中去。

  就这样,在袁崇焕等人主持之下,临洮镇的主力九千余人,跟着总兵官董志义和监军御史韩一良,老老实实地奉旨移驻到了陕西汉中一带。

  而归属临洮总兵节制的洮岷副总兵赵大胤,则在奔走争取之下,成功留守洮岷本地。

  赵大胤虽然姓赵,而且与宋太祖赵匡胤只差一个字,但他却是一个典型的回回木速蛮。

  这个赵大胤出身于洮州的一个世代经营汉藏盐茶马贸易的洮商世家,家资豪富,以武举募兵从军征海寇,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累功升为洮岷副总兵。

  如果不是袁崇焕来到了三边总督的任上,这个人或许能够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副总兵,继续经营他的家族商业势力。

  从好的一方面来看,袁崇焕是个勇于任事、意志坚定而且杀伐果断的人。

  这个特点与洪承畴差不多。

  但从不好的一方面来看,袁崇焕又是一个擅权专横、胆大妄为,不仅特别爱折腾而且特别能折腾的人。

  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又与曾经的一位三边总督,也就是那个倡议收复河套的曾铣颇为相似。

  当然,从历史上的结局来说,袁崇焕还是与曾铣更加相似。

  曾铣被斩首弃市,而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但是这两个人在大明朝循规蹈矩、庸碌无为的文臣阶层之中,却算得上是一个特立独行敢为人先的异类。

  这样的人,类似于双刃剑,用得好了就是一把锐利的宝剑,用不好了,就容易伤了自己。

  总之,这样的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注定不甘寂寞,注定要轰轰烈烈。

  袁崇焕来到三边总督的任上之后不久,陕北就乱了,他本来想着自己身为三边总督,皇帝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