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零四章 何去何从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

  更别说,在野外追击建虏和蒙古骑兵并且连番获胜了。

  这是大明朝蓟镇、山海镇甚至大同镇的骑兵老卒们,在之前从来也不敢想象的一种场面。

  虏骑败逃,而官军野战追击取胜,对于士气的鼓舞,对于士卒的信心来说,比吃饱穿暖发挥的激励作用更大。

  如今的明军温饱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困扰了多年的冬季作战瓶颈,也正在得到妥善的解决。

  铁质板甲里面配发的制式对襟鸳鸯袄,也不再是数年如一日不发不换了,而是每年秋冬之际都会发放一件武备院通州被服厂制作的新棉袄。

  虽然依旧解决不了量体裁衣、大小合身的问题,但是毕竟实现了颜色和制式上的统一。

  再配上统一的盔帽和铁甲,大明九边的军队,已经俨然是一支有着统一旗号、统一服色、统一装备的制式军队了。

  这本来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且不说大明边军与内地的营兵卫所,在各方面实现不了统一了,就是大明九边各镇,在军服盔甲、旗帜号令、编制序列、军马钱谷等方面,甚至是在武器装备上面,都实现不了基本的统一。

  一支军队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别提上下一致、号令统一了。

  崇祯二年十二月的塞北荒原上,与大明边军骑兵一样忍受着奇寒折磨的,还有之前冲入大沙窝(后世称为浑善达克沙地)的豪格、斋桑所部人马。

  这些人对于寒冷的耐受能力,当然要比一般的明军汉人士卒强上许多,也有自己抗寒御寒的方法。

  但是策马奔行在号称瀚海沙漠的大沙窝戈壁荒原之中,方圆上千里的范围之内没有人烟,而且当饥饿的战马,刨开覆盖在地面上的冰雪,却找不到足够的干草可以食用的时候,这支建虏和蒙古铁骑,也就很快迎来了严峻的考验。

  大量的镶黄旗旗丁悍卒因为寒冷和饥饿而生病,然后因为生病了掉队。

  同时也有大量的战马,同样因为饥寒交迫而倒毙在一望无际的冰雪荒原之上,连带着又有一批身体健壮的旗丁失去了战马,不得不沦为掉队的人员,然后被肆虐的风雪所吞噬。

  就在赵率教、曹文诏等人南下集宁堡躲避风雪兼且休整人马的同一个时间,豪格带着麾下镶黄旗和科尔沁的骑兵主力,虽然损失和丢弃了数千骑兵和战马,却也依靠着不断的杀马而食,在风雪之中穿越了大沙窝。

  腊月初三的傍晚,漠南重镇库库和屯一带笼罩在一片狂风暴雪之中。

  终于率军活着走出了大沙窝的豪格等人,率领着仅存的万余人马,突然出现在了库库和屯城的北方。

  紧接着,这一支疲惫已极的建虏和蒙古铁骑残部,眼看着库库和屯就在眼前,终于再次奋起余勇,呼啸南下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