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七三章 斩草除根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个叛苗贼寨,朱燮元却没有明令禁止他们烧杀抢掠。

  这个年代的大明士人之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西南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生态并没有什么深入的认识,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云集聚居的地区,一概称之为苗疆,而对各种各样的西南少数民族,则常常是一律称之为苗蛮。

  也因此,水西地区的叛乱,明明是以水西安氏的彝人土司为主,却在一开始,就被稀里糊涂地称之为叛苗作乱。

  于是叛苗的叫法,就传开了。

  而所谓的“叛苗”居住的水西村寨,也就被理所当然地称呼为“贼寨”了。

  既是叛苗,又是贼寨,那么应该如何对待,似乎就不用明说了。

  而朱燮元没有明令禁止的意思,来自广西的狼兵首领壮俍莫可及和韦昂,也是心领神会。

  这不是朱燮元的一时疏忽,而是他的有意为之。

  崇祯皇帝几次遣人送来密旨,不允许招抚水西安氏以及其他的西南叛苗部落。

  而那些跟着奢安两家反叛的土司部落,除了无条件投降,无条件地接受朝廷的安置之外,一律不允许擅自纳款议和。

  虽然崇祯皇帝给了朱燮元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全权,但是也给他划定了几条底线。

  历史上,整死了奢崇明、安邦彦之后没过多久,安位率众出降,然后割让水外之地并重开龙场九驿而求和。

  当时正是后金国建虏大军破边而入,攻入京畿,京师危急的时候,崇祯皇帝方寸大乱,遣人投书城外,号令四方勤王。

  因此,当时不管是朝堂重臣,还是西南封疆,都急于尽快平定西南之乱,然后分兵北上去解京师之危。

  就是在这种情况,为了尽快稳定西南,为了让许成名、邓玘等人大将率军北上救援京师,朱燮元接受了安位的割地求和。

  而大明朝廷在平定奢安之乱之后,也就没有能够趁机将水西安氏铲除,只是将水西安氏的贵州宣慰司,降了一级,改封为水西宣慰司。

  但是安位仍然当上了水西宣慰司的宣慰使,为朱燮元死后水西的再一次叛乱,埋下了隐患。

  就朱燮元的本心来说,特别是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六月起复之后,在调集大军剿水西的策略确定上,他是下了狠心的。

  明令官军敛取水西周边二百里之粟,这分明就是一种斩草除根的打法。

  至于后来的招抚,那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朝廷本就已经无粮无饷,又恰逢建虏大军兵围京师,任你是谁,也要先救京师之急,先解京师之危。

  等到朝廷调走了许成名的贵州兵和邓玘的四川兵,朱燮元手里无兵可用,而且那时奢崇明和安邦彦这两个枭雄级的人物也都死了,于是就坡下驴,同意了安位的割地求和。

  不过这一世,眼下还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至少在朱燮元看来,大明的国势,似乎随着当今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