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九五章 意料之外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姜曰广的正式奏报之中,姜曰广向朝廷请示,说这次出使朝鲜的副使、翰林院编修张溥,请求常驻朝鲜国开坛讲学,并请崇祯皇帝赐给朝鲜一批国子监在崇祯元年新刻印的四书五经、朱子大全。

  原来,张溥跟着姜曰广到了朝鲜国之后,因其崇祯元年恩科探花、大明翰林院编修、大明江南士林新晋领袖,以及大明天使的多重身份,很快就受到了朝鲜儒学士林的追捧和膜拜。

  而最近几十年在朝鲜大行其道的各个书院,也纷纷请他前去讲学、传道、授业、解惑,而张溥这个人与一般人想法不同,他跟历史上一样,觉得自己肩负着传播孔孟之道的神圣使命,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开太平”。

  既然朝鲜国的士林子弟这么热烈地欢迎自己和崇尚儒学,那么他作为有志于“为往圣继绝学”的圣门弟子,自然有责任将儒学在朝鲜发扬光大,教授给朝鲜士林以华夏正统儒学,提升朝鲜国儒林弟子的儒学水平,纠正他们在孔孟之道上的偏颇和错误。

  可以想见,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四月中旬的时候,接到来自朝鲜的这份奏报,内心之中该是有多么的意外和高兴了!

  崇祯皇帝对于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领袖,并没有太多戒心,这样的人不过是政治上的投机分子和变色龙而已,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比较有成就的文人罢了,本身并没有多少政治上的才干和能力。

  而张溥这样的人却不十分同。

  历史上,张溥没有考中崇祯元年恩科的进士,但却一直以举人的身份活跃在江南士林之中,先是与一批不得志的东林弟子参与组织了应社,后来到北京参加会试,没有考上进士,但是却在南应社的基础上,在京师广泛联络其他的落选举人,又发起组织了一个北应社。

  到了崇祯二年的时候,张溥又回到苏州,联络南应社同道孙淳、杨彝等人,然后再次发出大量请柬,邀请天下各地名士一起到苏州聚会,这一次应邀前来的天下儒林名士共有七百余人。

  这些士林名流在张溥组织下,于苏州宣誓建立了一个士林联盟,并将之命名为复社。

  复社成立之后,张溥又多方奔走筹集复社资金,然后组织会议,出版文集,宣传政治主张,把整个江南的舆论逐渐地掌握在了复社的手中。

  钱谦益等“四钱”虽说是后期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大佬,而其在民间的各种活动,主要就是有张溥、孙淳、周钟、杨彝、陈子龙等人主持的复社在协调组织。

  可以想象的到,要是不把这个张溥给弄走,这个人会在整肃东林党的过程中发挥出怎样的负面作用。

  这一点也正是崇祯皇帝在动手收拾钱谦益、惠世扬等人之前,将张溥支开,让他跟着姜曰广等人前往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