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一二章 江南士风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森拜在了钱谦益的门下,执弟子之礼。

  这一点,就不是如今身在南都的这些人所能够预料到的了。

  随着钱谦益的离去,从京师来到南京任职或者办案的这些人,才算是真正放心下来。

  不管是王之心、骆养性,还是魏国公徐弘基,这些人要么是太监、锦衣卫,要么就是勋贵,说白了,他们这些人传统上与文官并非一类人,他们理解不了周延儒、贾继春等文官心中的担忧。

  因为只有这些同为进士出身、同为朝廷文官的人,才能够真正认识到江南读书人的力量,才会真正去忌惮江南士林中的那些领袖。

  不过这一次,钱谦益的表现让他们感到放心的同时,也在心底里对他产生了一种由衷的蔑视。

  如果此时身居江南的东林领袖,不是钱谦益这样的软骨头,而是顾宪成、高攀龙或者杨涟、左光斗那样的人物,那么此时的江南士林,绝不会如此这般风平浪静。

  不过那样的话,可能就又会出现另一番血雨腥风了吧。

  当然了,周延儒、贾继春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自后世的经验。

  东林党经过天启年间与阉党之间的激烈党争,骨头硬的人物,都早就坟头长草了,而留下的多数都是软骨头。

  而且天启以后,江南士风柔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明末江南,曾有一首诗,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景:“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的作者叫作李东,明末清初的士人,也曾是东林党的弟子,他在一本叫作《见闻杂记》的书中写道:“熟闻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妇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

  这是当时江南读书人自己的描述和记载,由此可见,当时江南的士林究竟是一副怎样的情景。

  在这样的士林风气之下,面对如狼似虎的满清军队,发生在扬州和江阴的殊死抵抗,就越发显得珍贵了。

  南京距离北京两千多里地,若是使用如今在两京之间畅通无阻的驿站系统,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传递奏章信件,十天之内就完全可以实现一个来回了。

  当南京这边的官员们,刚刚小心谨慎地送走了钱谦益、惠世扬这样的东林大佬,他们很快就又接到了崇祯皇帝从京师发过来的几道旨意。

  其一,诏令魏国公徐弘基继续总督南京京营军务,同时由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解学龙兼任南京京营监军御史。

  其二,诏令怀远侯常延龄、博平侯郭振明、诚意伯刘孔昭和南宁伯毛孟龙接替赵之龙等人,分掌南京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都督府。

  其三,诏令博平侯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东宁伯焦梦熊本人在狱中自尽。

  隆平侯府、灵璧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