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三章 公心私心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代的时候,凡是自认是华夏一族的人,都毫无疑问地在为华夏民族的利益而战斗。

  这一点,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是高度认可的。

  就算是杨鹤、杨嗣昌这样非汉族出身的土家族士大夫,以及秦良玉这种非汉族出身的西南土司将领,都对此也毫无异议。

  当然,包括满桂、吴惟英这样的归化蒙古族,以及黑云龙、黑云鹤兄弟这样的回回,都是如此。

  夷入华夏则华夏之,说的不是入主华夏,而是认同和归化华夏,也就说你的语言、饮食、衣冠、服饰以及风俗等等,都遵从华夏的礼仪制度,这才叫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像后世满清那样入主华夏,不仅不奉华夏的衣冠风俗、礼仪制度为正统,反而却把华夏民族当作奴才来奴役,以整个华夏民族供奉区区数十万满洲八旗,自己死守着蛮夷风俗不改变,华夏民族又如何能以华夏视之?

  到了后来,再一次被汉人推翻,那也是必然的。

  历史上,眼看着北京城破,大厦将倾,崇祯皇帝为什么宁肯上吊自杀,也不苟且南逃?

  不管这其中有多少不为后世所知的难言之隐,单单是这个抉择本身,就已经体现了一种十分难得的责任担当和民族气节。

  后世满清的所谓咸丰皇帝,一听说英法联军北上天津,立马一溜烟儿地逃到了热河。

  而接下来统治了中华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又如何,当八国联军登陆的时候,还不是一口气逃到了西安?!

  各种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签字签到手软,而且还签的十分理直气壮。

  说到底,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华夏民族的一员,没把中国人当自己人看,不过是把华夏大地当成了满洲贵族可以随意处置、可以随时抛弃的私产。

  这一点,可以说与大明的皇帝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蒙古人南下犯边,怎么办,打!

  倭寇为祸东南,怎么办,打!

  女真人占我辽东,怎么办,还是打!

  荷兰人侵扰海岸,怎么办,接着打!

  即便是到了明亡的前夕,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相继向大明提出各种非分要求,而大明皇帝给予他们的答复,还是同样的话,你要战那便战,不服就打!

  这一点,与二百年前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虏之后,大明京师君臣给予瓦剌人的答复如出一辙。

  总之,有明以来二三百年之间,大明皇帝从未与任何一个华夏民族的敌人,签订过任何丧权辱国或者委曲求全的条约。

  即便是到了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最后一刻,也仍然努力地在维持着华夏天朝已经不多的那一点民族尊严。

  这一点,也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要时刻铭记的,那就是什么时候都要坚持民族利益至上,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以华夏民族的利益为依归。

  而对于周边那些自外于华夏民族的部落种群,就是太祖高皇帝的那句话,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愿意归附同化的,自然可以接纳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而不愿意归附同化的,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了。

  华夏周边,这些自绝于华夏民族之外的民族,要么自窜于塞外或者更遥远的地方,为华夏民族腾出生存空间,要么刀枪相见,被消灭或者被赶走。

  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正在有意识地把这样的民族主义思想,灌输给自己身边的侍从武官、中书舍人,乃至是军机大臣们。

  一方面,让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决策和部署,能够更好地领会和执行下去,最起码能够理解,而不至于盲目地去反对。

  另一方面,那些侍从武官和军机舍人,迟早都是要派出去任职的,即便是军机大臣,将来说不定也要派出去担任几个行省的总督,若是不让他们知道皇帝在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的主张,那么凭借这个时代的通信条件,恐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耽误大事。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