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二章 夜宿营中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一匹,酒一壶,牛羊肉食各一斤。汝等尽快分发全镇,务令全镇士卒悉知陛下洪恩!”

  马世龙等人听罢,再次跪地叩谢皇恩,然后拜辞而去。

  马世龙等人离去之后,崇祯皇帝让孙承宗、李邦华陪着自己一起进餐,餐未毕,而屋外却已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在这大雪之下,大营里面的各处营房之中,却是压抑不住的欢呼之声。

  皇帝陛下发放的犒赏,等于是这些新军士卒一个月的饷银,任何时候到了年终岁尾,多发一个月的饷银,都是令人开心快乐的好事情。

  当日晚餐之后,崇祯皇帝带着两位军机大臣,由马世龙、钱元悫等人陪着,随机选择了一处长枪营的营房,推门走了进去,趁着房中士卒跪地拜见的时候,摸了摸普通士卒夜宿的大炕,见是热的,随即放下了心。

  这些小把戏,在后世当然不算什么,可是在将近四百年前的明朝,皇帝在大雪之中亲入士卒营房,亲手试探炕头冷热,却是一件值得人们反复传颂的惊人之举。

  而此举传开之后,近卫军第一镇的普通士卒,从此更是大生誓死效命之心。

  当天夜里,崇祯皇帝一行,就在这个新命名的皇家近卫军第一镇大营之中住宿过夜。

  第二天一大早,寅时三刻,大雪已停,外面的天空也终于放晴。

  匆匆吃过早饭,崇祯皇帝带着两位军机大臣以及一众近侍官员,只在马世龙、钱元悫、尤世禄、秦翼明等第一镇高层的送行之下,离开了潞河湾近卫军第一镇大营。

  这一次的目的地,则是距离潞河湾并不算远的皇明忠义讲武堂。

  如今的崇祯皇帝没有那么讲究,尤其是在紫禁城外的时候,更是一切从简,出了大营,直接上了四轮马车,然后跟着前面带路的军机大臣及天策卫将士,一路往讲武堂方向行去。

  如今的讲武堂名声渐响,特别是在九边各镇的军中。

  因为第一期入学的那些人,原本不过多是些九边军中的底层小武官,三个多月过后,居然一跃而成为皇帝眼中的红人了。

  有的留在了京师讲武堂中当教官,有的到了涿州新军训练大营,更有的进了京营,甚至当上御前侍从武官,即便是那些回到了老地方的人,也都是升了官之后回来的。

  这对大明军队特别是九边各镇军队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再加上皇帝整顿京师勋贵世家期间发布的那一道圣谕,即因军功封爵者,子孙无军功不得袭爵的圣谕,更让那些祖上因军功封爵而家中又有适龄子弟的公侯伯们,对讲武堂趋之若鹜。

  恭顺侯吴惟英继上一期把自己的弟弟吴惟华送进来之后,这一次又给自己的嫡长子吴克忠报上了名。

  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李信,也通过牛聚明这位如今在御前大红大紫的兵部职方司郎中,给自己的堂弟李侔报上了名。

  还有新任羽林卫指挥使李若琏的弟弟李若珪,也弃文从武,让自己的哥哥给自己报上了名。

  这位原本历史上,在清初康熙年间当上了礼部尚书的李若珪,入了讲武堂,自然也就没有了去当满清礼部尚书的机会。

  此外,来自九边军中的就更多了,比如在宁远平乱期间有过立功表现的田雄,以及平壤伯刘兴祚麾下立功的王弼、许尔显,等等。

  因此,讲武堂第三期的招录,与第一期的情形相比已经大为不同了,比半年之前的那一次招录火爆了不知多少倍。

  如今,招录刚刚开始,分给勋贵、大臣子弟的名额就已经满额了,原本只需要通过体能测试就可以入学的勋贵大臣子弟,这一次也要开始加试骑马、射箭,以及火枪装填击发了。

  已经丢下祖宗骑射武艺百余年的公侯勋贵世家,一时之间不得不又捡起了弓马骑射、枪棒武艺,纷纷开始聘请枪棒武师,在自己家里开武馆提前培养族中子弟。

  对于这些传承了百年以上的勋贵世家来说,家族的爵位传承永远是第一位的事情,为了将祖先军功封爵得来的一切延续下去,他们什么都愿意做,更别说进了讲武堂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了。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