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3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5_阿炳的诸天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仁炳手头的钱太多,所以他必须大量的投资出去,放在手里太扎眼。任何年代吃独食,吃的太肥招人眼。

  他不但自己建立实业,还投资江浙商帮的企业,张骞的纱厂,无锡荣家的面粉厂,他都入了股。1908年盛宣怀奏请将汉冶坪由官督商办,变成完全的商办,预计招股1500万两。由于汉冶坪公司历来盈利欠佳,并且欠有日商大量欠款,朝廷里袁世凯还一直要将公司完全收归国有。

  因此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历史上这次盛宣怀只募得了100万两股本,被迫接受日商债转股的要求。中国近代最大的重工业集团,落入日人控制。

  这如何能忍,陆仁炳因为报业发行集团,以及通讯社牵扯电报,电话线路的问题。与邮传部长盛宣怀,交往甚密,正好他手头资金多的吓人。他便联络盛宣怀买下了剩余的1400万两股本。成为汉冶坪最大的个人股东。解了盛宣怀的燃眉之急。

  但是汉冶坪本就是日本人口里的肉,陆仁炳的举动无疑是危险的。这年代虽说日本人还没有扩张的能力,但是由于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在国内还是有很强的威慑力。

  今年日本人在中朝边境不断闹事,延吉间岛的归属问题争端不断,七月外交部还郑重照会日本明确延吉间岛的归属不容置疑。朝堂内部惧日派,随时都有可能牺牲汉冶坪。

  所以陆仁炳再买了汉冶坪的股份,完成了汉冶坪公司的完全商办后,同盛宣怀商议良久。陆仁炳在金融时报连续撰文分析汉冶坪面临的危机,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暗示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公开向全国招股,但声明只接受中国人的股份,他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又重新卖了出去。金融时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之前盛宣怀的招股,仅局限于江浙京津一带,这两地的商人本就背景复杂,清楚内幕当然不愿意掺股。

  但是通过金融时报的宣传,汉冶坪瞬间多了全国各地的十几万小股东,新一轮募资获得了4000万多万两,汉冶坪的股票,仅仅几个月就翻了一番。汉冶坪将全国的士绅拉拢到了一起,这股力量之强大,无论日本人如何向朝廷施压,朝堂内部也没有人敢再打它的主意。

  因为盛宣怀接受陆仁炳的建议,接纳了他政敌们的入股。大家都搅到一个锅里,你总不会再砸我的锅。不是盛宣怀变大度了,还是陆仁炳的钞能力起了作用。

  陆仁炳一番操作,下来还是汉冶坪的最大个人股东,但是持股比例已经降到了2%这个毫不起眼的程度。

  汉冶坪也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股份公司,陆仁炳亲自下场,协助汉冶坪做了现代化改革,成立了成熟的董事会,股东大会,聘请了职业的经理人团队,完成了汉冶坪的改革之后,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