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计吏郭图(上)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贞在解里外远望沃野,感慨民生艰难,问宣康,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宣康说不知。他也就没有再说,只说了“我在想……”三个字后便就收口,不复言之。

  他不是不想说,而是有些话不能说。他当时在想的是高祖皇帝和世祖皇帝。

  高祖、世祖两布衣,一个七年得天下,一个三年称帝,缘何?前者因秦无民心,后者因民心思汉。两汉至今三百八十余年,当年的清明之政早成云烟,而今朝堂之上,宦官当权,天子公然卖/官;地方之上,豪强横行,长吏暴虐苛酷。虎狼牧羊,民不堪命。整个帝国江河日下。便有一二贤明长吏又能如何?看看这郡北的乌烟瘴气!正所谓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也。

  回到官道上,他复望阳关聚,再遥想当年光武皇帝血战昆阳时的情形时,已不再是只有神往,多了两分叹惜。

  他心道:“黄巾起义的声势那么大,不可能全是太平道信徒,其中必也有走投无路的百姓。前天晚上,文若对我说:为苍生计,也为宗族的名声计,需答应钟繇托我澄清郡北的请求。现在看来,就算是为了日后能减弱一点黄巾的声势,减少几个日后的‘反民’,我也必须要把这郡北好好地澄清一下,为郡北的生民解一解倒悬之苦了。”

  澄清郡北,既能解民倒悬,又能稍微有利於日后。於公於私,都是好事。如果说在初出阳翟时,他对这件事的态度还只是一半积极,现如今,在见了此地百姓的生活艰难后,他已迫不及待。他转回目光,又瞧了眼解里,又想道:“此地名为解里,倒是正巧暗合了‘解民倒悬’之意。”

  等宣康把在此地的见闻记在纸上,写好后,三人催马驾车继续前行。

  每逢乡里,便采问一番,到的阳城,又在县里微行查访,凡有闻官吏、豪强不法事皆暗记心中,到的晚上,再由宣康一一记录在案。如此这般,晓行夜宿,有亭舍可住时便住亭舍,无亭舍可住时便住私营的逆旅,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荀贞把郡北诸县悉数行访了一遍。

  越到后来,他的心情越沉重。才出阳翟时,他还有心情观赏春光,游览古迹,到的后来,虽然山川仍也还看,古战场仍也还研究,但却很少再滔滔不绝地与宣康议论古之战事了。

  此行最后一个县是颍阳。“水北为阳”,颍阳之得名,顾名思义是因在颍水之北。城中有两大姓,一为祭氏、一为王氏,分别是祭遵和王霸的后人。祭遵、王霸皆是中兴功臣,名俱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列。祭氏子孙多为边吏,王氏世好文法,也是本郡的一个法律名家。

  颍阳在颍阴与襄城之间,距离两地分别都只有二三十里。如宣康所言:颍阴、襄城两县名人贤士众多,可能受此影响,县中又有功臣大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