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局面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某种程度上和共和国的处境极为类似。

    是的,他们的事业进展相当顺利,确实都成功挣到了大钱。

    就像共和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一样,越来越闪耀。

    但另一方面,因为自身条件的改变。

    他们也免不了像共和国那样,需要适应新的局面,应付来自四面八方,越来越多的麻烦事。

    而且许多问题是很难一蹴而就获得妥善解决的,相当琐碎,牵扯精力。

    想要不出乱子,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耐性和细心。

    所以如果总结一下他们的当下的体会,就是“分身乏术,应接不暇”八个字。

    在他们风光得意的背后,还充满了焦虑与不安,迷惑与疲惫。

    先拿张士慧来说吧,他和宁卫民的烟酒店打开张的第一天起。

    就凭借着物美价廉、服务亲切,树立起了一个“货真价实,诚信经营”良好形象。

    以至于没多久,黄化门大街附近的居民全都知道这家小店了。

    渐渐的,街坊邻居们买烟酒几乎全奔这儿来,给予了他们比国营副食店更多的信任和眷顾。

    但无论是成批量的进货、批发,还是高档烟酒回购、销售,都得靠张士慧亲力亲为。

    那他每天都得在外头跑,又哪儿有那么多工夫待店里,应付这些零散的顾客啊?

    没别的辙,就只能花钱雇人,把店铺托付给旁人照应。

    可偏偏作为个体工商户而言,“雇工难”却是个实实在在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这里得声明一点,绝对不是舍不得给钱啊。

    哪怕每个月一百块的工资呢,张士慧都舍得掏,而且他还想至少雇俩人呢。

    但话说回来了,这就不是钱的事儿,而是社会观念的苦恼。

    还别看社会上没着没落的待业青年那么多。

    可一般人即便在家闲着,或者是去掏大粪、扫大街,都不愿意跟着他们干。

    即使有些人觉得活儿轻省挣钱还多,自己动心想来,可他们家里的爹妈还不干呢。

    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铁饭碗的向往和敬仰,也因为这年头干个体的人大多身上有“褶”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