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树之下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利干涉。

  就是要为这些事找他的麻烦太难了。

  那先得过了天坛公园一关再说。

  之后才能再跟皮尔·卡顿公司来商洽。

  那里头可扯皮的事儿就多了。

  即使有人非要找事儿,最后多半是不了了之。

  要不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呢,这就是省心之处啊。

  当然,已经对得起公司了,宁卫民同样不可能亏待自己,要不他图什么啊!

  说到底,他这么给公司挣钱,又弄专营店,又弄咖啡厅的,其实不过是个明面的幌子罢了。至于他真正的目的,那还是借鸡下蛋的原则,得为自己谋福利啊。

  不过,这可并不是说他要吃回扣,或者是中饱私囊,在财务上弄假账,这么低级。

  宁卫民其实早就懂得一个道理。

  要用公司的资源为自己弄钱,就必须得公私两便,和公司互惠互利才行。

  否则早晚得出事不可。

  而这对他来说一点也不难。

  因为还算不错,他已经给公司立了一些功劳,颇受上头的看重。

  眼下地盘、资金、员工、甚至连人脉和客流,他都有了。

  手里掌握有这样丰富的资源,他要再给自己鼓捣不出点钱来,那也未免太蠢了些。

  说白了,其实这就跟在斋宫可以随意开咖啡厅的道理一样。

  本质上,宁卫民就是要在公司大买卖之下,做自己的小买卖。

  在帮着公司挣大钱的同时,顺带给自己捞点小钱儿。

  没错,真正的商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大树笼罩之下是长不出树来的。

  可吸附大树的藤蔓除外啊。

  他宁卫民现在就是要做一颗依附性植物,借着皮尔·卡顿公司的树干爬的高高的。

  何况只要足够高,能爬到树顶见了光。

  谁又能说死了,有朝一日,它不会离开这棵大树,自己也变成另一棵大树呢。

  至于他所看好的来财之道,那就在旅游商品上。

  目前我国的旅游商品的市场状况,大体上只能用千篇一律来形容。

  相关管理部门,完全信奉的是计划经济的一套,认为我们生产什么,外国人就得买什么。

  这也就导致我国的旅游业中,商品经济这一环,几年来一直是停滞不前。

  落入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处境。

  对于这点宁卫民是相当清楚的。

  所以恰恰正是因为国营的旅游商品做的够烂。

  这个蕴藏着厚利的市场根本就是蓝海,他才有把握和兴趣吃这块蛋糕。

  要知道,以宁卫民生活环境来说,他一点都不难感觉到身边的外国人是以何等的速度在增长着。

  因为天安门广场上,故宫前,王府井,使馆区这几个地方,各种肤色的“歪果仁”一直都在与日增多。

  而且作为皮尔·卡顿公司的一员,斋宫陈列室的管理者。

  他也会经常接待来自欧洲的客户,以及公司派来协助工作的外籍员工与模特。

  宁卫民就逐渐发现,实际上不少来华夏旅游的外国人都是“揣着钱来,又揣着钱回去”。

  这些人还常常会抱怨说“华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旅游纪念品的国家,京城是唯一没有旅游纪念品的首都”。

  以他的便利条件,通过彼此开诚布公的交流,是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症结所在的。

  说白了,这里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创产品没能接外国人的地气,从人家的实际需要出发。

  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没有特色,让外国人不感兴趣。

  要么就是太雅,价格太贵,文化隔膜太大,外国人根本理解不了。

  甚至好些东西都是携带不便的沉重物品或者是易碎品。

  再加上商店窗口式的死板销售是一种很被动形式。

  我们的旅游商品怎么可能创造出效益来呢?

  因此宁卫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公司给的资金做开发,看看怎么弄到符合西方人实际需要和审美的旅游商品。

  再之后,无论是借着斋宫这地盘又或是机场、饭店的服装专营店往外销售,那不是很容易来财嘛。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