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6章 诺亚方舟与女娲_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成微小的疏水鳞片结构,与现代人的头发与汗毛越来越像。

  看着眼前的变化,陈锋惊呆了。

  原来在远古时期人体形态的变化真的可以这么快。

  不需要隔代,就在同一个人身上,因为对外部环境的需求而迅速改变。

  陈锋也才知道,原来人类基因的表达方式竟会有如此强大的潜力。

  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科学家曾有过很多种不同的猜测。

  即便到了科技进程高度发达的后世,人类已经可以用基因合成部分新物种,甚至可以利用殖装技术让自己也变成新物种,可关于几百万年前的人类究竟是如何渐渐变成最终模样的过程依然存在多种争论与猜测。

  绝大部分人都认可人体形态是在不断的自然选择中缓慢进化的结果。

  但事实上,当人类具备智慧并成为智人后,大自然对智人的选择权骤然降低了很多。

  可人类体表失去毛发的进程并未结束,而是依然在推进。

  总不能是因为审美变化导致种群繁殖时出现自然选择倾向吧。

  谁知道远古人类的审美观又是怎样的,说不定毛越多越受欢迎呢。

  发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于毛发的变化令许多古生物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测。

  现在陈锋知道原因了。

  在人类种群的进化史中,竟有这样一段需要靠游泳来拯救种族存亡的历史。

  或许等这一代人又活下去后,毛发又会因狩猎与保暖的需求而恢复原状,但更少的毛发可以应对更复杂的环境却已经刻进了人类的记忆里,并将永恒的传承下去,直到某一天,当人类的智慧达到某种程度,生产力已经可以解决穿衣保暖的需求后,毛发减少的倾向又重新强烈的表达出来,并最终成为主流。

  小孩子们的快速进化让种群稍微获得了一段喘息之机,食物来源稍微缓解。

  可如果雨水一直持续,种群依然不存在扩大繁衍的可能性,并且人口依然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劣化而持续下降,或许是自然死亡,又或许是病死。

  总之,人口一定会持续下滑,只不过下降的速度比第一个月慢了很多而已。

  真正的转变出现在暴雨持续降落的五个月后。

  五个月的电闪雷鸣,让地球上的氧气和氢气迅速反应,生成越来越多的水,倾盆暴雨让海洋的水位线持续拔升,并最终形成了后来地球的外表。

  这支古猿部族的坚持,也终于走到了极限。

  古猿们从老到小病的病,伤的伤。

  再也没有人能外出觅食。

  部族真正走到了绝境。

  也就是在这一天,一艘巨大的生物潜艇靠近了岩山。

  某种意义上,这不能算潜艇,因为它里面根本没有空气。

  上半身与古猿相似,下半身却是鱼尾的鱼星人从潜艇中钻了出来,并在水面探出头。

  这是一个女性鱼星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