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8章 共鸣,绝唱【4600字,感谢李熙尧天远视的盟主!】_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验证,只等部分用于金星改造的特殊设备就位。

  水星改造工程舰也已经在设计与理论验证中。

  围绕地球运转的远地轨道空间站,如今已经建成四个,平均可容纳人口规模为50万人,主要功能分别包括物资调配、太空舰船制造、大型太阳能光翼与微波输电站的运行维护。

  在实现夸克级质能转化技术之前,人类还无法凭空制造元素,只能以开发现有资源为主。

  上次人类是在2099年于远地轨道中建立太阳能光翼和运维空间站,达到如今规模的准确时间应该是2133年,这次提前了整整六十八年。

  坐镇幕后掌控全局的陈锋已经渐渐习惯了惊喜,甚至有些麻木。

  他只是再一次被刷新了认知。

  他更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人类的科技水平曾在二十世纪前半页迎来可怕的爆发式增长,爱因斯坦、特斯拉、波尔、普朗克、费米、狄拉克、冯·诺依曼等等响亮的名字照亮了科学的星空,但到了二十一世纪,科学家很难再获得二十世纪初时那般广泛的社会认知。

  当初无数大师百家争鸣的辉煌也全成了过去时。

  很多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甚至误以为二十世纪初的科技大爆发已不再能重现。

  有人觉得这是由于科学遇到了瓶颈。

  但现在看来,瓶颈不仅在于科学,更在人心。

  没有剧烈战争的刺激,真正的科学家在政客的手段中渐渐失去了民众认知度,也失去了金钱和社会地位。

  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聪明人不再以求知为人生追求,转而以升官发财为荣。

  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导致了科学创新能力受创,能在学术上登顶人变少了,更进一步导致科学巨子没了诞生的土壤。

  没有旗帜,自然更没有年轻人把职业倾向定在科学道路上。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陈锋人为的打破循环,彻底改变了局面。

  2070年,在第一艘水星改造工程舰抵达水星的同时,71岁的钟蕾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流浪生涯,终于回家了。

  但她这次回来,却是为了走得更远。

  钟蕾告诉陈锋,她想参加最新的土卫六-泰坦星殖民计划。

  陈锋将在泰坦上建立一个桥头堡基地,与曾经的泰坦研究院一样,基地具备科研、生产、制造等多重能力。

  目前泰坦基地是距离地球最远的大型人类居住地。

  按计划,八十年后,首批质能转化设备将在泰坦星上落成。

  2200年,位于天王星与海王星公转轨道之间的第一代戴森膜,将会由泰坦基地里的工作人员建成。

  2250年前,第一艘飞往比邻星的奋进远航号将扬帆起航。

  陈锋此时建立的泰坦基地,正是为了接下来的跨星系远航殖民奠基。

  面对钟蕾突如其来的要求,陈锋吃了一惊,“干嘛走这么远?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