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0章 明天的太阳将照常升起【6000字】_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擎的用法,拿詹姆斯·迪亚兹的新片练手,做不到像陈锋这样单人独力完成一整部“大制作”的骚操作。

  为了加快渲染速度,他还花了八千万,临时插队租了二十天国内目前首屈一指的银河超算的部分算力,再花八千万,借了半个月超大互联网企业的云服务器使用权,除他个人的时间投入和技术投入之外,他的CG电影制作总成本为亿。

  紧赶慢赶大半月,可算是及时拿了出来。

  在电影中,陈锋对史料里的人名、地名和机构的名称稍微做了点润色。

  他把现实中的人的名字都给修改了,并将千年后的自己化名成了郑峰。

  这是为了避免暴露太多秘密。

  至于在座这八百人会怎么去猜谁是谁,陈锋不在乎,由着他们自己去猜就行。

  这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最容易激发旁人的思维。

  三天后,连看三天纪录片的八百余人久久不能言语。

  他们一边观看纪录片,一边在心中沉淀思维,重新消化《黑洞论文》,他们相信了陈锋的判断。

  在这过程中,门德尔松、劳尔森与伊伦的游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2区再也不是秘密。

  “陈锋的信息来自52区里的外星飞船”的说法不胫而走,言之凿凿,确有其事。

  留下来的八百余人里,大约四分之一的政坛人员,四分之一的商业人员,以及近半科研人员。

  都是聪明人,能读懂《第九》里蕴含的深意。

  科学家们在私底下讨论时,普遍认知如下:

  “陈先生是正确的。”

  “外星威胁客观存在,但人类也不是毫无希望。”

  “这部纪录片里超过95%的内容都非常合理。”

  “陈先生对科学和社会体制的推演既符合逻辑,又充满想象力。”

  “是的,这既是一部科幻电影,同时也是既符合科学规律,又充满哲学思想的鸿篇巨著。”

  “真不敢相信,我原本以为宇宙远航最快也要两三千年后,没想到二十四世纪就能做到了。用生物的技术‘种’出戴森膜、利用力场压缩空间生成泡层的类曲率引擎、曲率飞行、恒星引擎、反物质动力、暗能量发生器……未来真是不可思议。”

  “这些东西我都曾想象过,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实现。陈先生描绘的那些过程和推导原理看起来天马行空,其实……”

  “其实言之有物,对吧?”

  “是的。我找不到证伪的思路。”

  “等待吧,时间会给所有人答案。”

  “可惜我今年已经五十四岁,真怕等不到那天。”

  “不一定。他正在试图破解长寿的秘密。据我所知,这项目由南丁博士负责。”

  ……

  商人们的想法则又不同,他们把陈锋在三天前公布的二十一世纪人类技术发展方向与《第九》结合了起来。

  在这部纪录片中,暴露了陈锋的商业思路。

  商人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