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 赵军出战(下)_战国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吾之战的最大战果,其实并不是杀死多少秦军,戓是斩杀了秦军的主将桓齮,而是攻占了井陉这个战略要点。

  井陉位于太行山脉的北部,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向都是河北山西地区的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二十五年之后,名将韩信就是在这里绵蔓水边列阵,大破赵军,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这个时候,赵国的疆土还有七个郡,大体呈一个“7”字形状,北方由西向东,横行依次为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然后由拆向南方,转为纵行:巨鹿郡、东阳郡、邯郸。其中云中、雁门、代、上谷四郡,都是在赵武灵王故服骑射变革之后,向北扩展时新开拓的地土,地广人稀,经济文化都不发达。而南方的三郡才是目前赵国的主要财政支柱。

  而井陉就位于代郡和东阳郡之间,正好是“7”字的拐点上,相当于是赵国的中心点上。因此只要井陉不失,秦军就无法越过太行山,从北面进攻邯郸。而一但井陉失守,秦军就可长驱直入,赵国就会被秦国拦腰分成两半,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因此如果秦军要从北线进攻赵国,就必须攻下井陉,而李牧驻守井陉,也就是守住赵国的核心腹地,南护邯郸,北挡代郡,使赵国本土始终浑然一体。既使是秦军从南线渡过漳水,邯郸失守,也可以力保赵国北部的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仍然有极大的回旋余地。

  而且李牧也在兵力布置上也确实是废了一番心血,尽管这一次进攻井陉,出动了四十万大军,但李牧并沒有在井陉集中现有的兵力,而是把全军分成了三个部份,自己只率领其中一半的兵力驻守井陉,就是希望借助井陉的险要地势,和这一段时间以来,在井陉建立的防御工事,来抵消秦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减轻自己在后勤供应上的压力。因为现在后勤供应是李牧目前最薄弱的一环。

  剩下的一半兵力再分成两个部份,分别驻守番吾和曲阳,这样一来不仅有足够的兵力可以保护住自已的后方,防止秦军分路进军,而且还保存了相当一部份有生兵力,平时拒守秦军时,可以用来轮换,而一但要与秦军决战,随时都可以把兵力扩大一倍。

  在得知了李牧的布置之后,高原也不得不甴衷的佩服,名将就是名将,考虑得果然周全,而且能够从战场上跳出来,众观全局。因为战争从来就不是只在战场上的那一块,而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还包括经济、政治等等方面,而一个真正的名将,就是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出最符合自己的计划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