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0章 灭国之战?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完了火器局的散弹试射后,朱高煦又带着少数人去了工部,看了最新的武钢车。

  朱高煦把武钢车打造成四轮车厢,每辆车配两匹马骡拉运,车厢里装载物资补给,后面还能拖着火炮。

  战时,每辆车配八匹马,七个人。

  有两匹马先拉,驱使人员一名,另六人分骑六匹马,每走一段路,用其中两匹更换前面拉车的马,从而保持运马的体力,运道路不便时,马上的人还可以下来推车推炮。

  这七人里,炮兵四人,辅兵三人。

  到时整个队伍配置为,一门可以用来野战的火炮,一辆四轮武钢车,车上装有一石粮米,可供七人约半个月食用,部分火药,十枚炮弹。

  车里总重约三百多斤,视战役需求,还可以加一石粮,或十枚炮弹和火药。

  此时明军中最小的火炮,已经降到三百斤重,但射程近,威力不大,用于野战,显然还是不够。

  朱高煦需要更轻更大的火炮,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铜炮,将来的目标是打造钢炮。

  但铜炮更贵,大明现在也比较缺铜。

  当天朱高煦转了几个地方,回来的路上,感觉大明军工在自己手上发展的还太慢。

  主要是他刚登基这两年,精力都在赚钱和改制上面,加上现在技术有限,自己也不是专家,所以进度缓慢。

  明年的目标,是造出小型铜炮和钢炮,降低野战炮重量,提高射程。

  从密度上看,铜显然超过铁,钢和铁相近。

  但为什么用铜和钢能降低炮的重量,就是因为可以减少炮壁的厚度。

  铁炮质量最差,炮壁也需要最厚。

  如果换成钢,相同的射程条件下炮壁可以削弱很多,重量自然就轻了。

  回去的路上,朱高煦想,用钢和铜造炮成本极大,只能二选一。

  要么用铜,要么用钢,专心干一件事,降低成本。

  最后朱高煦把工部尚书吕震叫到身边,和他聊了聊练钢的事。

  现在大明用的还是灌钢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直到要三百多年后,才被欧洲的坩埚制钢法超越。

  朱高煦当然不知道坩埚制钢法,只是让吕震明年在工部多弄几个大铁炉,多准备钢材,朱高煦想知道,大明现在开足马力,一年能炼多少钢。

  吕震一口答应。

  第二天朝会刚结束,礼部尚书宋礼就匆匆追进华盖殿。

  他刚刚有件事没敢在朝会上说,也没上奏本,直接追到华盖殿,向皇上亲口说。

  “东本国决定,从明年起,中断与我大明贸易,两国不得通商,我朝不能再去东本国。”宋礼低着头,不敢看皇帝,瑟瑟发抖。

  因为他感觉,皇帝恐怕又想打仗了。

  “砰”朱高煦重重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上次足利义满病死,东本迁使来拜,送了大量的贡品,皇帝回礼极少,被宋礼认为抠门。

  所以东本国中断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