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7章 重武轻文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高煦回到京师后,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原各卫所兵马,暂时先回归各卫所。

  六部尚书分别和原来差不多,只有少许变动,兵部尚书还是刘俊。

  原历史刘俊被派往安南,于明年战死在安南,金忠为兵部尚书。

  这次朱高煦起兵,刘俊一直在京师为兵部尚书,金忠在前线平汉布政使司兼兵部尚书。

  这会明朝经常这样,有时一个部有两个尚书,其中一个挂着职不管事。

  但兵尚的两个侍郎让人大跌眼镜。

  因为之前明朝都是文官担任。

  这次左侍郎为孙亨,即朱高煦的大舅子,他从武将转为兵部侍郎。

  右侍郎为徐安,(徐祥儿子)同样是从武将转为兵部侍郎。

  众大臣已经从这次的改变感觉到以后的趋势,兵部将来,可能用武将的比较多,文官要逐渐被替代。

  吏部尚书还是蹇义,左右侍郎则分别由江仲隆和钱常担任。

  这两人一个是建文帝的大臣,一个是汉王府出身,吏部的配置非常有意义,钱常大伙可能不认识,但蹇义和江仲隆还是证实了皇帝唯才是举的贤明。

  户部尚书还是夏原吉,刑部尚书为云南布政使曹昱。

  原刑部尚书吕震为礼部尚书,工部尚书还是宋礼。

  原左都御史陈瑛是朱棣的狗腿子,历史上多少靖难后的建文大臣和武将,都被他弹劾至死的。

  朱高煦进京时,这家伙也投降的很快,但朱高煦还是把他降为监察御史。

  原右都御史吴中为左都御史,孟善为右都御史。

  这又让人大为意外。

  孟善是靖难功臣,封保定侯,能在靖难中封侯的,都是立下大功的,也是朱棣的亲信,不过后来他投降的快。

  朱高煦夺位后,削去了之前朱棣分封的所有爵位,孟善身为朱棣亲信,居然以武将之职,充为都御史,众文武更感觉到大明重武的气象似乎在漫延起来。

  现在正是开国没多久,重武轻文也正当时,朱高煦现在这么干,朝中也没啥反应。

  然后就是各省布政使司及三司官员。

  基本朱棣任命的都被换了,以前落难的建文系又抬头,还有就是汉王府一些功臣。

  像侯海、钱巽、李默、井盛,甚至李友值,都是布政使,或按察使。

  其中北平改为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北平仍为府,这基本确定皇帝不会迁都。

  北平行在也废掉,原北平行在尚书郭资为北平右布政使兼北平知府,当时也大跌众人眼镜。

  郭资也是朱棣心腹,朱高煦仍然以予重用,这下众大臣心里更放心了。

  另外皇帝又新成立了几个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很多大臣听都没有听说

  同行任命的武将,都暂时被留京。

  计有顾兴国为河北(原北平)都指挥使,何福为大宁都指挥使(重设大宁都司),韦达为浙江都指挥使,滕聚为陕西都指挥使(像陕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